微創顳顎關節盤復位手術(Arthroscopic Discopexy)如何復位?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 8月 06, 2020 影片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微創顳顎關節盤復位手術(Arthroscopic Discopexy)可以將原本往前移位的顳顎關節盤復位回去增加上關節腔的空間減少上關節腔壓力與關節盤移位所造成的機械系干擾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顳顎關節盤移位(TMJ Disc Displacement)對顏面歪斜(Facial Asymmetry)之影響 - 2月 16, 2019 病患多年以來,右側顳顎關節常常疼痛不舒服, 張口時會覺得卡卡的,且 有 喀喀聲(C licking Sound ),最近覺得 下巴歪斜且咬合不正,想接受正顎手術的評估。 經過進一步檢查後 發現,病患張口運動時,下顎會偏向患側(右側),安排核磁共振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MR I)影像檢查,顯示右側顳顎關節盤為不可復位性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ction, ADDwoR)。這樣的長期右側顳顎關節不穩定,是造成病患長期關節疼痛與張口問題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議病患接受右側顳顎關節盤復位手術(Disc Reposition)來改善顳顎關節穩定性。 經過顳顎關節手術治療與咬合板配戴半年,核磁共振影像追蹤檢查顯示右側顳顎關節盤位置明顯改善,下顎門牙中線中線對齊,下巴回正, 張口時卡卡的與 喀喀聲都消失了 。 病患這才終於明白,原來當初下巴歪斜與咬合不正的問題,竟然跟顳顎關節有這麼大的關係。 顳顎關節盤復位手術,使下顎骨往下往前逆時鐘旋轉( Counterclockwise Rotation , CCWR ),造成術後下顎前牙(淺綠色)明顯往前,呼吸道變寬(藍色雙箭頭),下巴略為往前的效果。 手術後可見顏面中線(黃色)與下顎中線(淺綠色)吻合。 手術前右側顳顎關節盤(淺綠色)為不可復位性前移位( ADDwoR ), 手術後顳顎關節盤(淺藍色)恢復為正常位置。 手術後下巴中線對齊,下顏面歪斜改善。 手術後下排門牙中線對齊。 閱讀完整內容
青少年的顳顎關節盤移位所造成的顳顎關節髁頭吸收!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5月 07, 2021 許多研究發現青少年的關節盤移位所造成的關節髁頭吸收,可能是導致病患成人下巴後縮(小下巴)或是顏面歪斜(顳顎關節患側發育較差,近而導致下顎骨成年發育完後偏向患側)的主要原因。針對青少年的下顎關節盤移位導致關節髁頭吸收,學者提出研究報告顯示,這類的病患如果沒有做積極的治療,會有近四成會持續吸收惡化下去。 目前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在採取保守治療 ( 咬合板,藥物等治療 ) 無效下,接受顳顎關節盤復位手術的病患,會有明顯的新骨生成效果 (new bone formation) 。相反的,沒有接受手術的病患,在追蹤一年多的時間後,發現有明顯持續性的顳顎關節髁頭吸收的現象。因此,在保守治療無法達到有效改善的狀況下,可以根據每個病患不同的狀況,建議病患是否採取接受雙側顳顎關節盤復位手術,用來改善顳顎關節內部環境,以期減少關節髁頭的持續吸收惡化。如果不進一步處理,最嚴重可能導致顳顎關節極度嚴重吸收變形,最後恐怕也只能考慮全顳顎關節置換手術 (TMJR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replacement) 來改善生活品質。 這位13歲的小男孩,第一次來門診求診的主訴是兩邊的顳顎關節疼痛(疼痛指數:5分/總分10分),張口受限(張口度:33mm)。在初步的臨床檢查也發現兩邊顳顎關節有彈響,從病患初次(Initial)檢查的環口X光攝影(Panorex)可以看到兩邊的顳顎關節髁頭有吸收的結構破壞現象,在我們的建議下,安排顳顎關節核磁共振(TMJ-MRI)檢查。 核磁共振影像檢查顯示,患者的雙側皆有顳顎關節盤嚴重移位且擠壓變形,另外也發現在雙側顳顎關節髁頭有明顯吸收 。 於是我們先為病患安排前置型咬合板 (Anterior Reposition Splint, ARS) 保守治療,在追蹤半年的過程中,病患明顯感受到疼痛感消失 ( 疼痛指數 : 從原本的 5 分降為 0 分 ) 及張口運動改善 ( 張口度:從 33mm 增加到 48mm) 。但影像上仍可見雙側的顳顎關節髁頭有持續吸收的現象(下圖Post ARS 6months之紅圈處)。 在我們的建議下,這位患者接受了雙側顳顎關節盤內視鏡復位手術,目的是希望藉由改善關節盤位置,以改善雙側的顳顎關節髁頭持續吸收現象。 術後的核磁共振影像檢查顯示雙側關節盤復位成功,且在牙科電腦斷層影像上 (CBCT) 也可看到有新骨生成的效果... 閱讀完整內容
顳顎關節手術新選擇:微創內視鏡顳顎關節手術 - 6月 28, 2019 開放性手術手術後切線雖然藏在耳朵前緣,但肉眼仍然看得到疤痕;關節鏡的傷口幾乎看不到。 顳顎關節內部紊亂病患 在接受保守治療(咬合板,藥物,物理治療,針灸)後 大多數都可以達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少部分病患(大約5%) 仍然可能會呈現張口受限,關節卡卡,持續疼痛等問題 這時候會根據病患的臨床症狀是否可以接受 建議病患進一步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顳顎關節障礙的致病因子並非單一 目前對於顳顎關節的問題 普遍被認為如同慢性疾病處理原則 許多長期困擾的病患 可能潛在的遭受不只一種因子所苦 顳顎關節治療的目的 就是期使關節與其相關的結構 重新建立穩定的平衡 因此 手術的治療方式 臨床上會以非侵入性的關節沖洗或是關節鏡手術為優先考量 目前關節鏡手術由於技術上的克服 可以做到的治療方式有很多 例如關節鏡檢,沖洗,病理切片檢查,玻尿酸注射,甚至顳顎關節盤復位等。 讓病患在開放性手術前 有一個介於保守治療與侵入性治療的微創選擇 開放性與關節鏡兩種方式比較:開放性手術切線大約5公分長,關節鏡僅約2mm開孔大小,對於顏面神經與組織傷害較小。 開放性與關節鏡兩種方式比較:開放性手術切線大約5公分長,關節鏡僅約2mm開孔大小,對於顏面神經與組織傷害較小。 關節鏡下可見雙側關節盤利用縫合復位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