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精選文章

一窺究竟!看不見傷口的微創顳顎關節內視鏡手術,到底在做什麼?

圖片
圖示為正在進行微創顳顎關節內視鏡手術 微創顳顎關節內視鏡手術以 複雜程度 來說,可分成 Level 1,2,3 共三個等級。 Level 1 是病人臉上皮膚會有一個2-3mm切開的傷口(總共 1個 2-3mm傷口),從這個切口我們利用關節鏡進去做檢查,因為關節腔本身是封閉空間,會另外插入一根針頭,讓灌進去的沖洗液可以從針頭流出來,避免過多的液體導致關節腔過度膨脹而滲漏到周邊組織,造成原本關節腔需要檢查的視野不清楚,在一些比較輕度沾黏組織的地方,也可以利用這針頭做移除沾黏的治療。 Level 2 會再增加一個2-3mm的切口(總共 2個 2-3mm傷口),從這個切口,我們可以放入治療用的手術器械,利用這些器械,我們可以用來做比較精細的手術,例如電燒、雷射、切片檢體的夾取、或是將已經移位造成機械性干擾的顳顎關節盤做鬆解,使顳顎關節盤能夠增加活動度(mobility),改善關節運動的順暢,進一步減少可能因為這樣的干擾造成的疼痛與發炎反應。 Level 3 可以說是對於微創顳顎關節內視鏡手術裡最複雜的技術,病人臉上皮膚會再增加一個2-3mm的切口(總共 3個 2-3mm傷口),從這個技術裡,我們可利用第二個器械,來做到關節盤的縫合,目前林醫師的微創顳顎關節內視鏡縫合手術,會把第三個傷口藏在外耳道前緣內側,讓病人的臉部傷口少一個(臉上只有2個2-3mm的傷口)。 開放性手術讓手術視野越清楚,但相對組織影響較大! 我常常跟病患比喻,Level 1,2,3就分別像外科手術的切開(Level 1),翻開(Level 2),縫合(Level 3)三個步驟順序一樣。對於外科醫師來說,雖然能夠將手術的視野暴露得越清楚就越容易將手術完成。但對於顳顎關節卻是希望傷口越小越好,原因在於顳顎關節腔很小而且周邊組織很複雜,使用開放性顳顎關節手術(Open TMJ Surgery)做治療,對於顳顎關節周邊組織也一定會帶來一定程度的改變。 對於顳顎關節內部紊亂的外科治療,由於在微創顳顎關節內視鏡器械與技術的發展下,已經可利用微創顳顎關節內視鏡手術完成許多複雜的治療,減少因為開放性顳顎關節手術所帶來的風險與後遺症。

2024-12-08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年會演講_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Dentofacial Deformities and TMJ Dysfunction: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圖片
這週日很榮幸的受邀到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年會(TSPS)演講,會中與大家分享這幾年的顳顎關節手術治療經驗與效果。

2024-11-24Nobel Biocare Symposium演講

圖片
這週日非常榮幸受邀參加Nobel Biocare Symposium並參與演講。這次大會早上邀請到義大利Alessandro Pozzi與Giacomo Fabbri兩位大師來台演講,下午與各位國內各位大師講者同台演講,學習到很多寶貴的經驗。

2024-11-17AO CMF Seminar—Implant-based Oral Rehabilitation in Head and Neck Oncology Patients

圖片
這週非常榮幸受邀參加AO CMF Seminar並參與演講,分享自己在口腔腫瘤術後患者的植牙經驗 ,也與各位大師講者學習到很多寶貴的經驗。

2024-11-09韓國顏顎面整形外科醫學會2024KAMPRS演講(首爾延世大學)_Conside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Dentofacial Deformity and Edentulous Ridge

圖片
這週非常榮幸受邀到韓國,參加The 63rd Congress of the Korean Association of Maxillofacial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ons(KAMPRS)年會並參與演講,也與韓國口外醫師互相經驗交流。這次主辦的地點在首爾的延世大學,也正逢秋天銀杏盛開,校園非常漂亮。

2024-09-26X-Guide Symposium美國DC演講_Application of Dynamic Navigation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in Linkou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圖片
這一個禮拜,林醫師飛往美國華盛頓DC,接受美國X-Guide原廠的邀請演講。 與去年原廠單方面邀請台灣醫師分享經驗不同,這次是X-Guide在華盛頓DC舉辦第一屆的X-Guide Symposium。 本次會議總共有40多位美國醫師報名參加。講者由TFA的五位醫師加上其他三位醫師共同組成台灣隊,與美國其他四位講師共同演講。林醫師這次分享的內容是Application of Dynamic Navigation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很開心可以與在場的各位醫師分享心得與互相學習,實在是很難得的經驗,也藉由這樣的機會認識了許多朋友。 這次的會議也讓我們看到未來X-guide的最新應用,包括FastMap的快速與便利,Piezo在導航下對於osteotomy的定位,更強大的AI軟體對於jawe bone辨識與X mark定位功能,Robotic手術等等。未來導航的功能不再只是被動式的侷限在輔助手術中植體或是osteotomy的position,還可以主動式的以不同tracker對於osteotomy後的fixed bony segment與free bony segment即時進行定位,讓正顎手術的計劃不再只能術後照完電腦斷層才能做驗證,完全滿足外科手術醫師的夢想,相信這樣的技術未來能活用在許多的口腔顎面外科手術,對於患者來說是很大 的福音。 最後也感謝這一路上所有辛苦安排的工作人員!

2024-07-26-明圳團隊矯正專科診所演講3rd-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Dentofacial Deformities and TMJ Dysfunction/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圖片
非常榮幸的接到蘇醫師的邀請,到明圳矯正專科診所來分享這幾年對於一些合併 Dentofacial Deformities 與 TMJ Dysfunction 的一些治療的經驗。記得上次來跟大家分享是在 2020 年,這四年的期間,非常感謝明圳診所矯正醫師的信任,這幾年共同合作了一些案例,也藉由這個寶貴的機會能面對面的跟大家交換心得與討論。

做完微創內視鏡顳顎關節盤復位縫合手術後,關節盤會再跑掉嗎?

圖片
很多患者會問我,做完微創內視鏡顳顎關節盤復位縫合手術經過一段時間後,關節盤會不會又跑掉呢? 確實,術後關節盤再度移位的確是有可能的,造成的原因很複雜,可能會跟個人的咬合習慣、外傷或是本身顳顎關節結構等有關。不過文獻回顧顯示,術後兩年 MRI追蹤有95.3%成功復位(Chi Yang, 2019),且術後長期臨床症狀的改善效果也很好,系統化文獻回顧(systematic reviews)也顯示(Laskin, 2018),術後追蹤超過5年以上,臨床症狀改善成功率達84%~93%,平均張口度改善可增加10.4mm,超過80%的患者術後關節疼痛獲得改善,顯示 微創內視鏡顳顎關節盤復位縫合手術是一個成功且穩定的術式 。 圖中分享的這位患者於2021年7月求診,主訴為自2017年開始 雙側顳顎關節出現疼痛現象,後來於他院接受藥物與咬合板等保守治療獲得症狀改善,由於患者合併有咬合與顏面歪斜問題,陸續於2018年接受矯正與正顎手術治療,並於2021年術後矯正完成。完成矯正治療後,患者持續出現雙側顳顎關節疼痛與張口受限,矯正醫師將患者轉診於門診接受顳顎關節治療評估。 一開始我們安排前置型咬合板治療三個月後,患者右側顳顎關節不再疼痛(9分降為0分),左側顳顎關節疼痛仍持續加劇(5分增為8分),於是我們為患者安排MRI影像檢查,影像顯示為雙側不可復位性關節盤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 ADDwoR)。由於臨床症狀為左側顳顎關節疼痛,建議患者接受左側微創內視鏡顳顎關節手術。 手術中發現患者關節盤破孔的狀況非常嚴重,可以明顯看到 上下關節腔相通且周邊有許多沾黏組織 ,但關節髁頭無明顯破壞現象 , 我們 小心地將針頭由下關節腔移至上關節腔的前隱窩,將移位的關節盤以 double suture 方式穿刺 ,並往後經外耳道 內側 與 外側 復位縫合,以覆蓋破孔的區域來改善關節的結構(可點 黃色文字 連結IG影片)。 術後三個月, MRI 顯示關節盤復位成功,患者臨床症狀改善,左側 顳顎關節疼痛從 8 分降為 0 分,張口度從原本術前 28mm 增為 47mm 。之後門診持續追蹤2年,左側顳顎關節的臨床症狀維持穩定不再疼痛,術後兩年 MRI 檢查影像顯示復位縫合後的左側關節盤,經過兩年後仍然維持穩定的位置且沒有位移現象,更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