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微創顳顎關節盤復位手術(TMJ Arthroscopic Discopexy)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目前的微創顳顎關節內視鏡縫合復位手術(TMJ Arthroscopic Discopexy)的技術,主要根據固定的強度分成三種方式: 第一種:Non-Rigid Technique 由1992年Mccain最早提出,到了2012年Goizueta-Adame對關節盤的穿刺稍作改良,但基本上都是將縫合固定在耳前皮下區域。 第二種:Semi-Rigid Technique 由楊馳於2012年所提出的方式,縫合的固定位置在外耳道前緣,固定的組織會比第一種(Non-Rigid Technique)來得穩定,除此之外由於縫合位置在外耳道前緣,所以可以根據關節盤復位所需的走向做調整,復位的方式更多樣化,也更穩定精準。 第三種:Rigid Technique 利用可吸收或不可吸收骨釘做固定,由於內視鏡手術的區域在於關節上腔內,因此骨釘固定的位置會比開放性手術的位置更侷限,只能固定在關節頭的上緣,有些學者認為關節頭(condylar head)與關節窩(condylar fossa)在運動過程中可能會與骨釘造成摩擦與刺激,目前這樣的方式仍有爭議。 林醫師目前的微創顳顎關節內視鏡縫合復位手術 (TMJ Arthroscopic Discopexy) 的技術主要採取第二種方式 (Semi-Rigid Technique) 為主,對於關節盤縫合固定在外耳道前緣,除了顏面傷口會比第一種方式再少一個切口之外,對於關節盤的穩定度也較好。 比較兩種手術方式的差異,左邊是Non-Rigid方式,右邊是Semi-Rigid方式 影片所示為第一種:Non-Rigid Technique的改良方式 影片所示為 第二種:Semi-Rigid Technique方式, 可以根據關節盤需復位的長軸走向做調整,復位的方式更多樣化,也更穩定精準。